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蔷薇的葬礼
蔷薇的葬礼
蔷薇的葬礼HD中字版
主演:藤田敏八,东惠美子,栗津洁,筱田正浩,池畑慎之介,小松方正,土屋嘉男
类型:剧情片
导演:松本俊夫
地区:日本
年份:1969
语言:日语
简介:跟所有的先锋电影一样,《蔷薇的葬列》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男同性恋异装者在镜头前演出自己。男主角Eddie是一个年青的男同性恋异装夜总会的招待(电影并没有明确说他是娼妓),同夜总会的经理(madam)不和,同经理的男人,也就是俱乐部的老板有一腿。Eddie总...
   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时代,是一个全世界的年轻人用热血和理想去企图改变整个世界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日本街头充满着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高涨的斗争情绪甚至不亚于中国。1968年—1969年间的“全共斗”学生运动尤为著名,这场运动波及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蔷薇的葬礼》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1969年在日本艺术影院行会(ATG)的支持下诞生,这部影片也成就了日本导演松本俊夫在日本电影史上的地位,尽管这只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1962年,日本艺术影院行会(ATG)的成立“对日本的独立制片公司发行其作品具有重大意义”。大岛渚的《白日凶魔》(1966)、《日本春歌考》(1967)、《归来的醉汉》(1968)等一系列实验作品都是通过此行会的扶持下推出的。《蔷薇的葬礼》作为日本电影新浪潮的先声之作,开启了日本电影正面关注同性恋文化的先河。在这部充满非议、充满实验味道的影片中,暴力、色情、反叛等情绪随处可见,影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现实中真实的同性恋者,导演通过叙述和纪录交叉剪辑的手法上演了一出弑母淫父的带有反俄狄浦斯情节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   主人公艾迪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个从小跟着母亲生活的男孩儿,渐渐发现自己有同性恋的倾向。父亲给他的印象来自于一张照片,而这张家庭合照中的父亲的脸却是被烟头烫过的,无法识别。艾迪无意间发现母亲与陌生男人通奸,一气之下,他持刀将两人双双捅死。这便是艾迪的过去,也是跟随他一生的心理阴影。之后的艾迪在新宿红灯区的一家同性恋酒吧里工作,并与酒吧老板相爱,酒吧老板的前任相好勒达得知了此事,通过一系列手段欲将艾迪赶出酒吧,最终却遭老板的抛弃,自杀身亡。艾迪成为了酒吧的“女”主人,不幸的是,酒吧老板在与艾迪的一次约会中发现了那张照片,他猛然意识到与自己同床共枕的居然是亲生儿子,无法接受事实的他用尖刀刺穿了自己的胸口,艾迪也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这段剧情简介是笔者通过自己的观影体验将影片中的片段按传统故事结构重新排列组合而成,松本俊夫对时空结构的处理可谓是复杂多变。“所有电影的概念全没有了,所有的门都开启了。”这句话是影片中一个角色面对摄影机陈述的,从另一层面讲,这段陈述也是导演通过此影片所要传达的第一层含义——对电影时空结构的反思。时间与空间的断裂   弗里克斯·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十分荒谬的事情。”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对哲学的研究,电影同样是依附于空间和时间而存在。“电影空间的本体就是镜头空间。”   松本俊夫对于时空处理的理念却是建立在打破传统观念的基础之上,在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时间与空间的断裂。   主人公艾迪每次做爱都仿佛是获得了重生,导演在剪辑上将高度曝光的照片随意地插入,插入点并不在镜头与镜头的连接处,而是在单个镜头之间,空间不再是连续的整体,导演对于时间的把握也同样如此。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时间的存在,松本俊夫将西方经典音乐通过变奏处理,不断地停顿、继续,造成了时间的断裂。这种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处理方式在整部影片中有几十处之多,其中艾迪母亲临死的镜头、艾迪的失真照片、几个裸体男人背对着摄影机、一个裸体男人大腿之间插着一朵蔷薇、烟头烫掉照片上男人的脸、一系列字幕等等,这些短暂的时空存在构成了影片中一处处的断裂面。   对于一部影片的评价标准不是在于表现内容具有多么深刻的意义,也不是在于影片结构有多么的复杂,而是这两者的融合,内容与结构从来都是相互影响,却又不可分割。松本俊夫将本来就富有反叛色彩的剧情内容与几乎神经质的时空结构处理方式巧妙融合在一起,最终体现出了这部影片的实验精神。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导演自己聪明才智的体现,还不如说是观众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经验的积累与导演共同完成的作品,因为要理解此片,观众不仅需要跟随导演的节奏,更需要随时随地地重组时间和空间,将这些时空碎片有机地组合,才能体会其深意。   谁说必须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文字符号系统中的辅助性书面符号,电影符号学用于研究镜头段落衔接方式的术语……电影‘标点符号’的所指是对标书内容的一种分节,可以暗示时间的流逝、无形的情绪、忧伤地凝视、无语的告别、情节的转换等。”④毋庸置疑,在文学艺术中,标点符号虽然只起到辅助性作用,但是缺少或是不恰当的运用标点符号首先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其次也会导致叙述的不流畅。电影对于“标点符号”的运用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或者说,不同的导演对其看法颇有不同。   淡入淡出、叠化等等这些在乔治·梅里埃时期就已经发明的空间变换手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有完全抛弃这种传统的先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导演就提倡使用跳切的手段处理空间的变化。松本俊夫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从影片中可见一斑,他将所有这些手段拿来,为己所用,影片中不仅有刻意通过物件细节意图达到流畅变换空间的手法,又有直截了当的跳切做法。   主人公艾迪同友人来到高塔上,此时一对夫妻领着两个孩儿从旁边经过,镜头插入艾迪儿时的照片,随后就是艾迪在家里翻看自己儿时的相册。这两个空间的转换是建立在“孩子”这个具有联系性的物体上,给观众自然流畅的感受。而在这部影片大部分的空间转换的实例中,导演均采用跳切的手法,不顾叙事的逻辑性与完整性,丢给观众的却是跟剧情故事有关、跟电影创作有关、跟社会现实有关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如何重新组合成完整的带有特定含义的单元和段落,似乎又成了观众的工作。   时间的压缩   根据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71年推出了《发条橙》这部作品,由于其中有大量的暴力和性的内容而被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评定为X级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的段落,场景表现的是主角亚历山大和两个女人在房间做爱。库布里克运用了降格的拍摄手法,将这一本身俗不可耐的桥段表现得喜剧性十足,再加上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的变奏处理,节奏感十足。   回过头来看这部1969年上映的《蔷薇的葬礼》,其中主人公艾迪和情敌勒达打架的那场戏以及奥苏米在好友勒达的唆使下联合两个女性朋友与艾迪和他的两个友人斗殴的那场戏几乎和库布里克的处理手法如出一辙。“加速镜头常在戏剧电影中出现,成为制造喜剧效果的有利镜头手段。”⑤降格的处理让打架斗殴的动作速度加快一倍,现实的时间被压缩,生成了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场面。松本俊夫同时将音乐的速度加快,画面与声音的时间同时压缩,另外配以动画形式的吵架、粗口,将本来粗俗、低级的剧情表现得充满戏剧性,耐人寻味。   空间的层次   “电影在处理空间时,有两种方式:一是限于再现空间,并通过移动摄影使我们去感受……另一手法便是通过视线(内在)与心理活动进行蒙太奇联接。”⑥松本俊夫在《蔷薇的葬礼》一片的空间层次处理上采取了近乎极端的做法。   影片叙述故事的主线索是艾迪和勒达之间的爱情斗争,这个线索始终贯穿整部影片,空间也大部分为这条故事线索的发展服务。主人公艾迪的过去(刺杀母亲)的镜头片段时不时地穿插进故事主线索中,这部分展示的空间属于艾迪的心理空间。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和对影片演员、同性恋、吸毒者的采访构成了影片的第三重空间。影片中随意插入的跟剧情发展几乎无关的短片画面、失真照片以及影片即将结束时导演用电视节目的方式向观众陈述的镜头又构成了另外一层空间——导演的主观空间。松本俊夫正是将这几类空间交叉剪辑在一起,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框架。
  • HD中字版
  • HD